郑龙离队让俱乐部措手不及
2013年,对青岛足球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青岛重新多了一支中甲球队,这一年里,青岛足球17年来第一次从顶级联赛降级。围绕着这一年发生的许多故事,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特别是对风雨飘摇的青岛中能来说,这一年里失去了太多,相信从中也得到了很多。古语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这初冬的日子里,我们有必要对青岛中能的2013年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不是为了再去揭看伤疤,而是痛定思痛,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对青岛足球有益的启示。
四 战术风格与引援思路
现在来看,联赛中段郑龙离队,是造成球队成绩快速下滑的重要原因。郑龙走后,球队本来孱弱的进攻体系几近崩溃,布鲁诺的作用迅速下降,都是因为在反击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发起点。新加盟的乔尔和郑龙的风格完全不同,再加上澳大利亚人在关键时刻的受伤,以至于比赛中中能想进一个球都极其困难,而新引进的卡巴雷罗,只能说和他的身价基本符合,但显然承担不起救世主的使命。
这样说来,下半赛季的困境可以说是人为造成的。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当时郑龙出走的决心非常强烈,这个选择在外界看来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已经25岁了,作为一名不再年轻的选手,选择到更高的平台上去证明自己,合情合理。而且所有人都知道,郑龙在赛季末将成为自由身,其本人也明确表态不会续约,这样如果任其离队的话,俱乐部将会损失一大笔转会费。可以说,平白放弃这样一名有美好前途的球员,没有一家俱乐部愿意接受这个结局。
但是,问题就出在离队的时机上,如果郑龙选择赛季初或者更早的时间离队,球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做好预案,起码在引援上会更有针对性,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换来降级的惨痛代价。
归根结底,还是俱乐部的运营思维不够职业。作为一家成熟的俱乐部,首先应该对每一名球员的定位有清醒的判断,这个人的价值,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长期留队,还是要出售,都应该提前有一个预期。对于铁心要离队的球员,应该在其合同期满一年之前,就应该考虑下家,否则难免会措手不及。在这几方面,俱乐部管理层都没有掌握好,以至于郑龙合同即将到期,挽留不及,又不想损失金钱,匆匆将其出售,打乱了球队的结构和体系。
另外在外援的选择上,这几年球队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盲目重视数量,忽视了质量。除了梅尔坎和布鲁诺之外,中能这几年的引援大部分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价格都不高,但其实想想,加起来花的钱也不少,可是回报却少的可怜。
近年来,球队还有一个特别令人费解的问题,那就是在引援之时太过高调,往往交易还没有达成,名声早已传了出去,结果使得卖方的俱乐部立刻遭受了当地球迷的巨大压力,买卖多数都告吹,而且也“忽悠”了本队的球迷。近五年在内援的选择上,除了权磊之外,几乎再也没有成功的引援,这些问题都应该引以为戒。
如此引援质量怎能不缔造悲剧?
接下来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那就是中能应该在人员构建、战术风格、市场运营上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才是青岛足球的立身之本。对青岛这样的中小俱乐部来说,假如失去了自身的特点,注定会碌碌无为,甚至陷入生存危机。
首先,俱乐部应该对球队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这种规划不是所谓的“打造百年俱乐部”这样的空洞口号,而是球队的中短期发展目标,比如说一线队的成绩要达到何种目标,青年队要培养多少球员,哪些球员有望成为俱乐部赢利的目标等,在规划的指引下,做到有的放矢,按部就班,避免了一会喊冲击亚冠,一会又匆忙保级的徘徊不定,也可以让俱乐部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其次,球队应该在战术风格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曾经在曲波、姜宁、阿布时代,青岛队的快速打法一度威震中超,特别是在主场,球队拥有极强的侵略性,几乎展现了强队的风范,可惜随着曲波和姜宁的转会,这种风格荡然无存。张外龙到来之后,其防守反击的打法效果非常好,但是场面却并不犀利,主动性不足,这种战术虽然适合中能,却不足以让球队有质的提高。这些发展中的波动,不仅仅是由于人员变动造成的,而是球队缺少一脉相承的规划和传承。一支好的球队,无论球员怎样更换,帅位几度易主,但风格却大体不变。相信我们都对近邻日本的足球风格印象深刻,他们的团队足球,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建立在良好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思维,无论是少年队还是一线队,男足或是女足,一脉相通,这才让日本足球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球队在运营上应该做到提前布局,更有针对性。在目前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俱乐部的营收渠道少得可怜,买卖球员实际上就等于市场运营。出售和引援得力,不仅让球队的成绩有了保障,甚至可以为俱乐部谋利,支撑球队的长远发展。比如,哪些球员有未来,可以成为俱乐部的下一个出售目标,应该提前有所判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出售时机,而且要注意与球队的成绩相结合,不能盲目,更不应因为某球员的离队给团队造成很大的困难。而在外援的选择上,应该要“精”不要“多”,好用的外援有三人足矣,水货五个人也是摆设,本赛季的引援就是典型的失败案例。
未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联赛中谋生存,没有自己独特的“法宝”是很困难的。作为中能来说,跟恒大、鲁能等豪门去比拼金钱是根本不现实的,想要安身立命,唯有尽可能强大自我造血的功能,同时打造有鲜明特色风格的球队,以俱乐部符合现实的规划作为指引,保持住生存能力,然后再去谋图更大的发展。
(徐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