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板 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刘文俭 我认为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因子。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与企业文化的构成相似,城市文化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城市的建筑风格、地理风貌、人造景观、文化雕塑、广场道路等有形物质因素中体现的精神因素;二是在城市法律规章、管理制度、城市形象、行为准则、典礼仪式、组织领导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中所体现的精神因素;三是城市精神、价值观念、最高目标、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纯精神观念因素。因此,城市文化中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因素,即使有些以物质财富的状态存在,但它也主要是指物化中的精神,而不是指物质本身。其中,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因子和关键因素,是一个城市的行为指南、立市之魂,是城市市民共同的人生价值观,是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人心、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留言板 城市精神的内涵
杜宝虎 城市精神综合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城市精神,特指对城市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的各种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后所得的结晶,是历史赋予一座城市的全部精神财富中的精华所在。城市精神还须与城市的未来发展相吻合,与人们所预期的城市发展走势及功能相一致,它是市民心中实现城市美好愿景的导航灯塔。
留言板 海洋文化建设对培育青岛城市精神有何意义?
赵成国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之城,海洋文化是青岛文化中富有特色的内涵。海洋文化包含博大、包容、开放、吸收、进取的特质。因此努力发掘和打造青岛的海洋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中海洋文化的鲜明个性,使市民时刻感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这将极大地丰富青岛的城市精神的内涵。
留言板 青岛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是什么?
刘志亭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青岛市的城市性质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城市职能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城市性质、职能和定位都强调海洋特色这个因素。
留言板 城市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赵有田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留言板 怎样培育青岛的城市精神?
刘文俭 这个问题很好,也很难用一句话讲清楚。我认为,城市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主题的共同参与。
城市精神不是一经提出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它从提出、形成到成熟或被广大干部和群众理解、接受、认可和遵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和规范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塑造、熔炼、弘扬过程。首先,城市精神的培育塑造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参与。城市精神的培育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和力量的参与,并各自发挥相应的作用。(1)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城市精神塑造中发挥关键作用。每一位领导干部能否把握好自身的领导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关系到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精神塑造的成败。(2)党委政府部门要在城市精神塑造中发挥示范作用。城市精神的塑造,首先应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抓起。(3)新闻舆论部门要在城市精神塑造中发挥引导作用。新闻舆论媒体是宣传城市精神和榜样人物、传递价值观念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城市精神的树立和塑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独特作用。(4)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城市精神塑造中发挥主人作用。城市精神只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变为每一个市民的行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城市精神”,否则城市精神难以发挥城市的“根”和“魂”的作用。因此城市精神的塑造必须让人民群众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城市精神的塑造。(5)企业事业单位要在城市精神塑造中发挥主力作用。企业事业单位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组织要素,他们影响和领导着绝大多数作为其员工的市民。如果全市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能在弘扬和实践青岛精神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就能加快青岛精神的塑造和树立过程。其次,城市精神的培育塑造需要城市的政策制度来保障。要想充分人发挥和调动上述各方面力量参与城市精神的塑造,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是,将所执行的规章制度与城市所推崇的价值观念协调起来。如果两者相互抵触,甚至背道而驰,任何城市精神和发展理念都是难以建立的。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将个人和微观组织的价值观与城市的整体价值导向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地发挥效应,才能使个体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感受成功的乐趣,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状态,城市才真正被市民所热爱。因此,政策制度是城市精神塑造的重要保障。首先必须建立起才能激发机制。城市管理者应将调动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当成日常经营和管理行为,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在城市形成一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使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其次,调整人才政策,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形成科学完善的用人机制;第三,完善促进就业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市民的社会安全感;第四,对城市精神的忠实实践者予以大力表彰和激励,对违背城市精神、有损城市形象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抨击和惩罚,由此建立起城市精神培育塑造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三,城市精神的培育塑造需要城市的文化建设来支撑。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城市文化是城市精神的基础和支撑。因此,培育塑造城市精神应当以城市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和基本途径,在城市文化的三个层面上分别展开。一是注意在城市建筑风格、地理风貌、人造景观、文化雕塑、广场道路等有形物质因素中体现精神因素,赋予文化内涵。二是在城市法律规章、管理制度、城市形象、行为准则、典礼仪式、组织领导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中体现城市精神,将所倡导的“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理念寓于上述因素之中。三是在城市价值观念、发展目标、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纯精神观念因素的倡导宣传中,体现和弘扬青岛精神。第四,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榜样。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以丰富多彩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倡导城市精神的内涵,让其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逐渐被广大干部和群众理解、接受、认可和遵从。因此,各新闻机构、宣传部门、各类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都应当结合青岛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宣传、教育、演讲、演出、展览等文化建设活动,大力培育既符合青岛城市精神实质,又具有本行业、本单位特点的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以此促进青岛精神的形成、发扬和广大。与此同时,在城市精神的塑造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的模范人物和典型单位,及时对他们的经验予以总结推广,对他们的先进事迹予以宣传和表彰,在全市范围树立起人们学习的榜样。如青岛港务局以新时代工人许振超为代表,的“振超效率”品牌,就是青岛精神在模范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是引导人们弘扬青岛精神的具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