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及国内众多MBA教育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学校MBA教育事业发展,近日,青岛科技大学举行MBA首批校外导师聘任仪式,聘任双星集团前董事长汪海,全国人大代表、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青岛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海信集团副总裁、海信地产董事长刘浩,山东新华制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代铭,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曹希波等36位知名企业家及管理专家为青岛科技大学首批MBA校外导师。校长马连湘出席聘任仪式并代表学校向校外导师颁发了聘任证书。
仪式后,出席仪式的校外导师分成两组举办了企业家论坛,与MBA师生分享了个人和企业的成长历程、管理经验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方法等。
据了解,此次青科大MBA首批聘任的36位校外导师主要来自青岛、潍坊、淄博、济南等地,均为当地知名企业家及管理专家。青科大MBA为何一次性聘任这么多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如何遴选并开展哪些工作?众多名企大腕缘何“情定”青科大?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青岛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李立教授。
为什么聘任校外导师?
李立:聘任校外导师是由“双导师制”的要求和MBA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按照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工商管理学科和MBA学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培养质量,加强校内外之间的交流,有效利用校外的人才资源。
所谓“双导师”是指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由校内工商管理学科教师担任,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校内培养、学术指导、论文审阅和送审,指导研究生顺利毕业;校外导师为第二导师,由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主要负责研究生的选题、实习实践等学习工作安排、现场指导、论文(课题保密性)的审核和把关。实践证明,“双导师制”是一种适合MBA教育的导师聘用模式,已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双导师制”可以使MBA学生将课堂理论成果有效地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MBA的学生是专业硕士,不同于一般硕士研究生。MBA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是面对实战的“管理”,不重在灌输知识,而在于决策及实用管理技能的训练,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校外导师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做科研、完成论文提供了最佳渠道。
校外导师如何遴选并开展哪些工作?
李立:按照有关要求,MBA校外指导教师任职人员,一般应为熟悉经济和管理工作的大中型企业主要高管、重要管理部门(含非盈利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具有局级职务的政府机关或部门负责人,以及在企业管理岗位和创业实践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员。为做好此项工作,学校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聘用MBA校外指导教师的意见》。
青岛科技大学MBA校外指导教师遴选工作采用公开推荐方式产生,学校相关学科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均具有推荐权。MBA教育中心负责接受推荐材料,并组织审核。校外导师聘期5年,表现优秀的可以续聘。担任MBA校外指导教师的人员应在MBA教育中心协助下,指导学生实习、调研,为MBA学员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撰写提供指导,开展MBA学员的就业推荐工作等。MBA校外指导教师可以优先选聘毕业生、参加MBA教育中心举办的各类报告会等。
MBA教育中心每年对MBA校外指导教师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定期开展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就业推荐教师等评选活动。
众多名企大腕缘何“情定”青科大?
李立:像如此大规模、比较集中地选聘校外导师,在山东高校乃至全国高校并不多见。受聘为青科大MBA的首批36位校外导师,有的为科大校友,有的与学校有联系合作关系。他们选择到青科大MBA担任校外导师,不仅仅缘于对学校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看重学校的良好口碑。
青岛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受聘成为青岛科技大学MBA校外指导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借此契机,我也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总结、升华多年的实践经验,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切实履行好指导老师的职责,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