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学 合理匹配教材深广度
争议:法国习题提问“谁能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绿色电脑?”澳大利亚习题提问“铁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元素,你怎么看?”而我们的习题则缺少这类开放性的提问。缺少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化学实验中。
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周青教授:法国初中教材习题栏目多样,功能丰富。有一类学科交叉融合题,涉及科学新闻(如超导材料的性能)、卫生健康(如浴室装潢构造、面积、密度)等。我国化学教材现有习题数目合适,难度中等。但为对付考试,多年来形成了“大容量、高强度”的训练模式,习题围绕知识展开,答案固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需进行大量测试以提高成绩。虽然我国教材也有少量的开放性题目,如撰写小论文、开展调查研究等,但在实践中多被忽视。
新的化学教材愈来愈重视实验的趣味化、开放性,但问题仍然明显,如低水平实验所占比重较大(超过1/3),实验的探究性(探究深度列第7位)和开放性水平不高等。国外化学教材可供借鉴的有:各种类型实验丰富(如德国初中化学的实验数量超过110个);切实发挥实验的探究作用,如美国初中化学教材中的“Explore Activity”(探究实验),提供课题和简单的步骤(不提供现象及解释),要求学生动手和观察,解决有关的问题;强化实验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如美国初中化学教材设置“Mini Lab—Try at home”(家庭小实验)和“Design your own Experiment”(自行设计实验)栏目。
化学教材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精选化学内容,突出核心知识,适当降低教材的内容广度;对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或复杂的定量计算知识,应降低水平或分解难点;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适当提高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度;教材实验的类型和数量进一步丰富,发挥实验探究知识、启迪思维的功能;适当增加化学教材习题数量,体现习题的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和人文性,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呈现生动、有趣,增强可读性,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科 学 系统设计教材
争议:我国科学教材小学是小学,中学是中学,缺乏系统、整体的设计,这是否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会增加重复学习带来的厌烦性学习负担?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崔鸿教授:从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来讲,中小学课标专家团队各自独立,课程标准缺乏一体化设计;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讲,小学忽视陈述性知识,但中学需要加强程序性知识,缺少利用核心概念和概念进阶的思想对中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和目标层级的整体设计,缺乏对能力培养和态度形成的系统安排。建议重视跨学科的基础原理,加强工程、技术和社会的相关内容,考虑科学与数学、技术等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系统设计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编写科学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科学的整体认识。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这无疑会导致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难度加大;对最新的科学成果的介绍不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足;教材趣味性缺乏,指导性不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我国科学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吸收最新的学习心理、学习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体现学习进阶和科学本质,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螺旋式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及其教学;增加实物图、示意图、模型图、概念图、图表、曲线等形象、直观、生动的素材,以及类比、模拟等方法,增强科学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我国的科学教材强调探究能力,但学而不思、行而不知或者知而不行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改变教材探究活动的编写过于简单化、粗略化、表面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
教师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材,更需要丰富的、与教材配套的资源作为支撑,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小学科学教材缺少相关的网站链接和对应的课后资源。建议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增加网站链接、图表链接、电子杂志、课外阅读等丰富的、选择性和支持性强的配套文本与电子资源,有效支撑学生的科学学习。(张晓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