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霸有望上北大却不愿上学 妈妈下跪哭求

    徐女士如梦初醒,回家后按徐顺生的建议照做。两周后,李岩和妈妈一起来找徐顺生。

    在徐顺生面前,当着妈妈的面,李岩终于放下包袱,把三年的“积怨”和盘托出。他说,妈妈一个人一把屎一把尿带大他,他很清楚妈妈的心愿,努力学习,恨不得次次考第一,她就可以扬眉吐气。

    “最怕开家长[微博]会。”李岩说,一开家长会,妈妈就会跟考第一的同学家长交流经验,回来就跟他唠叨:第一名看了什么书,第一名做了什么题。“你知道吗,徐医生,很长一段时间,我听到第一名都发抖。”

    李岩告诉徐顺生,“罢学”的头一天,他已经被“又不是第一”压垮了,当天凌晨两点,半睡半醒间,梦见自己高考落榜,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了,胡思乱想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妈妈塞的两个鸡蛋,让他觉得那不是鸡蛋,是千斤重的担子,他背不动了。

    “那一刻,我真的想死,也许死了会很快乐。”

    听完儿子的心里话,徐女士泪流满面。她没想到,是她差点逼死儿子。好在一切还来得及,心理辅导+药物治疗,一个月后,李岩再次走进学校,投入到高考备战中。

    学校调查显示焦虑比例高

    “单亲+学霸”更容易生心病

    李岩不是个例。日前,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江汉区一所初级中学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的学生处于考试重度焦虑,16.1%的学生处于中度焦虑,38.6%的学生处于轻度焦虑,总计57.1%。其中,初三学生最焦虑。

    “高三情况更严重。”徐顺生说,每年3-5月,他每天至少接诊一位高三生患者,单亲学霸最多。“这些学霸背负太多,更喜欢思考‘生死’、‘活着是为什么’等问题。”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马筠深有同感。她分析,妈妈婚姻受挫,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无形中给孩子的压力更大。如果这个孩子很懂事,会不自觉地希望担当父亲的角色,承担起家庭责任,对自己一味高要求,更容易心理失衡。

    “在我的门诊里,10个人里有3-4个是高中毕业生,农村孩子多于城市。”马筠说,城里的孩子出路不少,国际学校、国际班等,高考对他们不再是独木桥,而农村的孩子为改变命运,高考压力更大,更容易焦虑。

    特殊呼吸缓解焦虑

    “优点轰炸”增强自信心

    徐顺生认为,大考当前,出现紧张情绪是身体的一种应激机制,适度有利于孩子发挥。但是如果紧张到出现头疼、肚子疼、失眠、厌学等就过了。

    “考前一个月是心态的训练,自信很重要。”5月9日下午,市精神卫生中心来到市27中学,为300多名初三学生做心理疏导讲座。蓝景曦告诉同学们,听音乐、跑步、写日记、与亲友聊天等都是学生缓解压力的好办法。

    她还建议,早上起床后,对镜微笑,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积极暗示能增强自信。同学之间还可做“优点轰炸”游戏,五六个人为一组,每个人轮流说出一名同学的三个优点。别小看这个心理游戏,能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尊需求、建立自信心。

    感觉特别焦虑时可以做肌肉“紧绷——放松”训练来放松身体,平静大脑。具体方法:突然握拳,然后慢慢松开;手臂上举,然后慢慢放下;头尽量下低,然后慢慢复原;尽量后仰,然后慢慢复原……从头部开始,依次到肩膀、双臂、双手、胸部、背部、双腿及双脚至脚趾。肌肉先绷紧,然后放松,每次练习10-15分钟。

    对家长来说,考前保持淡定和正常生活很重要。孩子已经够紧张了,父母如果喋喋不休、走路轻手轻脚,甚至急得抹眼泪等于是把他们往焦虑的深渊再踹一脚。徐顺生说,孩子的学习状态、成绩已经趋于稳定,不可能在考前一个月扭转乾坤,家长跟着一起焦虑不仅于事无补还添乱。另外,进考场前是考生最紧张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装一袋花生米或是让他嚼嚼口香糖,咀嚼动作可以克服一定程度的焦虑。

--